导读:汇添富基金的未来,不仅取决于鲁伟铭的改革力度杠杆买股票,更在于能否在“长期主义”与“顺周期策略”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7月14日,汇添富基金发布公告,原董事长李文因董事会换届辞任,由东方证券副董事长、汇添富基金党委书记鲁伟铭接任。这场看似常规的高管更迭,实则折射出汇添富基金成立二十年来最深刻的转型阵痛:从行业亚军到规模跌出前十,从“选股专家”沦为“基金刺客”,其兴衰轨迹恰似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周期性变革的缩影。
此番董事会换届时值汇添富基金成立20周年,未来汇添富基金将如何发展?在股市波动加剧、行业格局重构的背景下,新任董事长鲁伟铭能否带领汇添富突破“主动权益依赖症”与全球化不足的双重困局,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从“选股专家”到“基金刺客”?
2005年,汇添富基金由东方证券、上海报业、东航金控联合发起成立。作为创始元老,李文在2004年以东方证券督察长身份参与筹建,2015年接替潘鑫军成为首任专职董事长。在李文与总经理张晖的搭档下,汇添富凭借"高质量投研体系"和"新生代基金经理培养计划"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不同于创始人林利军时期“渠道为王”的激进扩张,李文时代更强调“质量优先”。公司大幅增加研究员配置,建立“行业专家制”,并大胆启用劳杰男、胡昕炜、杨瑨等新生代基金经理。
这种策略在2017-2020年的核心资产牛市中迎来爆发:管理规模从2743亿元飙升至8339亿元,行业排名跃居第二,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占比超47%(股票型+混合型合计3949亿元),远超债券型基金的1268亿元,“选股专家”的标签深入人心。
转折发生在2021年。随着核心资产泡沫破裂,大盘持续调整,汇添富的“主动权益依赖症”开始反噬。2021-2023年间,其混合型基金规模从3413亿元缩水至1464亿元,跌幅达57%;股票型基金规模也缩水近30%。同期,公司营业收入从93.79亿元降至53.71亿元,净利润从43.51亿元暴跌至14.15亿元,跌幅分别达43%和67%。
更严峻的是,汇添富的"选股专家"人设遭遇信任危机。其管理的多只基金在2021-2023年间净值大幅回撤,部分产品被投资者戏称为"基金刺客"。
汇添富的困境,本质上是战略滞后于行业变革的缩影。当易方达、广发等竞争对手通过ETF布局实现规模逆袭(易方达ETF规模突破3000亿元,广发凭借指数增强产品跻身行业前三),汇添富的被动基金规模却不足500亿元,在指数化浪潮中明显掉队。
截至2024年底,其管理规模虽回升至1.2万亿元,但行业排名已跌回第十,与2015年李文上任时的位置持平。这一数据暴露出其战略依赖单一市场风格的脆弱性——当主动权益赛道遇冷,汇添富未能及时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,导致竞争力被后起之秀超越。
换帅背后的转型焦虑
2024年,汇添富营业收入48.28亿元(同比降10.11%),净利润15.47亿元(同比增9.33%),呈现“增收不增利”向“增利不增收”的转变。
面对主动管理的困境,汇添富自2024年起开启“被动化”转型。年内货币基金规模增长450亿元,债券基金增长300亿元;2025年上半年,新发基金中股票型产品占比超80%,且全部为被动指数型,规模合计76.88亿元。
这一策略背后是深刻的市场认知转变。据东方证券2024年财报,汇添富将“强化股票指数布局”列为三大战略方向之一,并提出“规则化投资体系”建设目标。例如,公司2024年9月启用新人基金经理罗昊管理生物医药ETF,尽管其经验不足一年,但通过“低成本+精准跟踪”策略,该产品规模已突破50亿元,显示被动业务初见成效。
在A股市场遭遇瓶颈的同时,汇添富将目光投向海外。2021年以来,公司先后在新加坡、美国设立子公司,并在巴西交易所、新加坡交易所发行ETF。2025年上半年,其香港子公司管理的“港股通创新药ETF”以68.98%的净值增长率夺得被动指数基金冠军,“香港优势精选”更以86.48%的收益问鼎主动权益榜首。
不过,海外业务的规模贡献仍有限。截至2024年底,汇添富基金1.2万亿总规模中,境外业务占比不足5%,距离“全球化资管机构”的目标仍有差距。
鲁伟铭的接任被视为东方证券强化对子公司控制权的信号。这位54岁的东方证券“老将”自1998年加入公司,2021年升任总经理,2024年因原董事长金文忠退休,转任副董事长并兼任汇添富党委书记。其履历覆盖交易、固收、衍生品及风险管理等多条线,与东方证券的战略协同潜力显著。
东方证券持有汇添富35.41%股份,是其第一大股东。2024年底,东方证券完成高管更替,申能集团副总裁龚德雄出任董事长,鲁伟铭任副董事长,卢大印、陈刚等“技术派”高管进入核心决策层。这一调整预示着汇添富未来战略将更紧密地融入东方证券的“大资管”版图。
尽管转型方向明确,汇添富仍需跨越两道坎。2024年其净利润虽同比增9.33%至15.47亿元,但营业收入仍下滑10.11%,显示盈利修复依赖成本压缩而非收入增长。若A股市场持续震荡,被动产品能否持续扩容存疑。新生代基金经理中,除胡昕炜等少数人外,多数管理规模不足百亿,且罗昊等新晋选手经验尚浅,能否复制上一代“明星效应”待考。
更关键的是,汇添富需重新赢得投资者信任。在公募基金行业,规模与口碑的修复远比扩张更为艰难。鲁伟铭需要在“长期主义”与“顺周期策略”之间找到平衡点——既要顺应被动投资、全球化等趋势,又需避免因短期业绩波动损害品牌价值。
对于新任董事长鲁伟铭而言杠杆买股票,挑战显而易见:如何在保持合规稳健的同时,激活组织的创新活力;如何在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,复制A股时代的投研优势;更关键的是,如何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——毕竟,在公募基金行业,规模与口碑的修复,远比扩张更为艰难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实盘配资排行榜_国内配资平台排行_最大的配资公司观点